Tuesday, November 22, 2005
東西柏林是那麼的動人
等待九年,林憶蓮最新的粵語專輯大碟《本色》終於面世。很想一聽她的新歌,不知是否仍然動人。亦聽聞她在香港的演唱會反應相當不俗、場場爆滿。作為憶蓮fans,不免有點興奮。
好歌不厭百回聽,憶蓮的歌總叫我時刻回味。她錄在九零年的大碟「都市觸覺Part 3: Faces and Places」中的《傾斜》,以充滿歷史感的歐洲作為主題,就成了我柏林之旅的主題曲。
九零年,柏林圍牆剛剛倒下,見証著歐洲歷史新一頁。
第一天踏足柏林,十月三日,剛好是德國統一紀念日,好像突然置身在歷史的輪子上,跟著她在柏林的土地上滾一遍。
風它跟我奔向每一方
像決心穿梭所有都市
街頭萬個歐洲路人
傾傾講講似不知夜
東西柏林是那麼的動人
為何仍然在想共你當天某夜……
The Sachsenhausen Concentration Camp
1939年,希特勒帶領當時的納粹黨進佔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38 年,Sachsenhausen 集中營建在柏林市郊,為當時勞改和訓練軍兵的基地。1945年4 月22日由俄軍解放,受害人數約為30,000-35,000人。
集中營的大門鐵閘上的「ARBEIT MACHT FRET」,申明一個信念:Work shall set you free。現代都市人營營役役的工作,相信以工作換來的金錢能叫自己快樂自由。我們是否也不知不覺地以另一種方式響應了納粹黨這信念?
不經意地把在遊人的面孔攝進了照片中,彷彿把當年集中營Bunk Room的靈魂呼喚了上來,把自己嚇了一跳。
The Berlin Wall
自二次大戰後,柏林被英、美、法、俄分佔。1961年柏林圍牆築起,人民自此生活在以美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與以俄為首的共產主義兩大陣形之下,東西柏林彷彿成了冷戰時期世界局面的一個象徵符號。
The Jewish Cemetery Sculpture
在 柏林隨處可見德國猶太人歷史遺跡。這一區是當年猶太人聚集的社區。這猶太人墓地雕塑叫我沉思良久。剛巧碰上一群德國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認識猶太人歷史。想到教育是叫人明辨是非,曉得真理,然而中國人的教育是這樣的 嗎?
The Holocaust Memorial
喜歡這個 Holocaust Memorial的設計,紀念館設在地底下。地面上的迷宮象徵著猶太人的困乏與迷失。在迷宮的正中心,是最高的石柱座落之地,給人一種四面受敵的感覺。
Jewish Museum
這 猶太歷史博物館由著名猶太人建築師Daniel Libeskind 設計。由大門進入展廳,由暗黑的梯級通往地下,設計處處要讓訪客親身經歷猶太人那種僅餘一絲盼望的徬徨感受。在建築界曾一度惹來爭議的是,博物館設計到底 應否與展品扮演同樣的角色?有人認為建築物作為一個盛載工具,應該安守本份。我卻覺得一座建築物應該有她自己的生命力,而且她也可以發揮對環境的影響。這 博物館可以讓我更深感受與展覽內容的關係,從而更多體會猶太人的歷史。
The Tacheles arthouse
這是東柏林的藝術區Tacheles arthouse,很多藝術工作者的工作室都設在這裡。晚上可以看到不同的錄像創作投射在大廈外牆上,坐在吊機上,一邊觀賞錄像、一邊談天,很前衛很浪漫。
在東柏林遊走了好一陣才乘車到西柏林,也許每天都在看歷史文化的遺跡,從未如此強烈地嗅過西方資本主義影響下的庸俗氣味。看著Nike 的大型廣告(在柏林文化區不易見到)和色情世界的誘惑,叫人突然有種窒息的感覺。
每 天都忙著把這裡一切攝進照相機裡,當東西柏林的歷史遺跡、文化藝術建築的演變、猶太民族的血淚交織在我眼前,憶蓮的《傾斜》在我的耳邊漸漸飄遠;取而代 之,馬勒 (Mahler) 的第九交響曲繼而響起,死亡與復活的曲調,彷彿與近幾十年來柏林人的生活此起彼落地應和著。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5 comments:
闊別十四年有多了,柏林還好嗎?德國還好嗎?
當年我正在生命與事業的歧路上掙扎,我們就在德國和週邊的地方溜漣了一個月,對那邊的人物景緻很有特別的感情。
震撼我的,是「大口」集中營(Dachau),離開之際回望,出口外面一塊大牌,用多種歐洲文字寫著:Never Again / Plus Jamais / ... 。我那時就想:假如某一天,北京可以建成一個「文革博物館」,北大荒可以重修一個「文革牛棚紀念館」,那天中國就開始有希望了。現在我再貪心一點,假如有一天,東京大規模興建一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日本才算有望。
一年半前,剛到過德國的H同學告訴我,現在德國走樣了,地方污wear了很多,巴士不再準時。我很失望。因為當年到過德國之後,我就覺得希特拉是對的 -- 日耳曼民族真是特別優秀的。
對於日耳曼民族, 我也有同感. 他們真的特別優秀. 也許比較你到訪德國的年頭, 已經有很多轉變.但我眼所見的德國人, 仍是很特別.
例如:比較英國,法國,西班牙,香港, 只有德國的地下鐵沒有任何閘口, 純靠德國人的自律和誠信來營運.單是這一點, 已足以叫我驚訝. 若果在香港, 沒有閘欄, 沒有查票員, 地鐵公司一早要執笠.
其實想寫的事還有太多....有機會再會多寫一點.
你們的討論讓我想起從前班裡裡三位性格各異的德國同學:一個帥哥,一個只得廿五歲的佬,和一個把頭剷到見青的前衛Lesbian,但是,每逢導修課,或交paper做Presentation,他們的認真細心,抽絲剝繭的治學態度,叫人佩服得很.
感覺上,他們跟大和民族在處事上,總有點相似,總是帶點拘謹,但認真仔細.
真羨慕你們,我也想有空可到德國走一圈.但欠銀,難成行!
我應該只比較城市, 一個國家內不同的城市會有很不同的特色.
我應該寫「比較倫敦,巴黎,巴塞隆那,香港, 只有柏林的地下鐵沒有任何閘口」---這樣會準確一點.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