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02, 2006

公平、公義與自由

今天在LAMP留言版回應了兩個話題,一是有關龍應台的文章「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二是有關公平咖啡的討論。 (一) 中國已進佔全球經濟四強之一,這麼多年夢想的「超英趕美」已經達成了一半,當全世界都在討論「中國和平崛起」還是「中國威脅論」時,我卻在想,我們到底犧牲了什麼,以換來這麼急劇的經濟增長? 中國的「富強」,是否犧牲了不止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極端的貧富懸殊將會使我們的國家變成怎樣?軍隊以暴力槍殺只為討回薪金和家園的平民,所換來的經濟效益,可以怎樣評價它的真正價值?還有大量知識產權的盜竊行為,沒有道德觀念的交易...... 是和平崛起? 是對世界帶來威脅? 還是透支國家未來幾十年的資源, 對自己家園的一種清洗? 富起來的人,可以是經過偉大勞動的白手興家商人,或是十年窗下無人問,寒窗苦讀後獲金榜提名的文人;也可以是專營偷呃擄騙、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大賊……他們全都會可以叫世界側目,惹人嫉妒。 中國的富強又是什麼? (二) 那裡有公平? 那裡有公義? 很 喜歡大學時代讀過的一個人物──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他是一名德裔美藉牧師,傾向奧古斯丁派,承認人性的驕傲和自愛,在社會及政治層面建構他的Christian Realism,對Martin Luther King 的影響很大。 他所寫的"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 很值得我們作為參考: "Civilization depends upon the vigorous pursuit of the highest values by people who are intelligent enough to know that their values are qualified by their interests and corrupted by their prejudices." Niebuhr 相信個人最高的理想是愛,而社會的最高道德理想是公義。他認為愛能引發個人道德行為,但愛並不足夠實踐社會公義。一個有道德的人,進入社會當中,因為社會 的集體性常常是妥協及不道德的,有時什至是邪惡的。衝突和張力是歷史的永恆特徴(conflict and tension are permanent features of history)。 Niebuhr 形容基督信仰的愛為不可能的可能(impossible possibility),基督徒活在愛的律法以下,然而,這愛律是在社會與政治層面容不下的。他這樣形容民主: "Man's capacity for justice makes democracy possible; but man's inclination to injustice makes democracy necessary." 權力在政治中是必須的。Niebuhr 認為這種政治權力應該由謹慎自重、自知、懷寬恕和仁愛的人所行使的。以此,他們便能竭力爭取公義並盡力使復和變得可行。 在個人理想與現實社會的張力下,在道德人與不道德社會的掙扎裡,Niebuhr 寫下這著名的禱文,實在是我時刻向上主的呼求: "God, grant us grace to accept with serenity that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courage to change that which can be changed,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以下文章能簡單闡述Niebuhr 的神學理念: Reinhold Niebuhr: Moral Man and Moral Society By Matthew Berke Theological Dialogue: Reinhold Niebuhr By Rev. Bob Olmstead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God, grant us grace to accept with serenity that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courage to change that which can be changed,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這句話, 用於個人面對人生起伏, 是大智慧, 但用於個人面對社會不義, 我個人卻覺得頗值得商榷。在過去若不是有許多知其不可為之而為之的人, 就不會有今日人類文明中的許多進步了。

Dot said...

不可為而為之----是以人的角度的不可為.
求神賜眼界,看到自以為不可為,而神卻使我可為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