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07, 2005
還網於民
數天前,愛丁堡長毛道人介紹我用火孤瀏覽器(FireFox Mozilla),一個小小的連線,竟不經意地令我接連幾天都在思想這個有關全球化VS反壟斷的課題。
反微軟壟斷=反知識壟斷?
從網站的資料中,我了解多了網絡發展的歷史,也叫我回憶起我近乎遺忘了的網景瀏覽器(Netscape)。相信很多人初初開始上網,都是用Netscape的,它的普及實在為網絡文化牽起火速的熱潮。及後,因為IE隨Window98免費附送,而微軟又是獨霸天下的軟件,此起彼落,網景逐漸人間蒸發。
九八年,美國在綫(AOL)收購了網景,跟微軟打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壟斷法的官司,雖令微軟賠了7.5億美金,但網景員工已大規模被解散,Netscape在被微軟壟斷市場的情況下陣亡。幸好AOL將整個 Netscape 原始碼送出來給社群自行開發(open source software),並協助了真正的非牟利機構 – Mozilla Foundation 的成立。
坦白說,下載了FireFox browser & Thunderbird email system,這幾天總有點不慣。我們都習慣了享用跨國企業的商品,自自然然的便服膺了產品建設出來的唯一標準。不是嗎?我們都很習慣關閉視窗是在右上角的!Window—IE—Outlook—Hotmail—MSN不是已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龍式的服務嗎?
開放原始碼的好處是什麼?
「自由軟件的理念是分享科技的全部成果。自由軟件一般會將執行式程與程式的源碼一起公開自由分享,所以每一個參與者無需要重新研究己經有的技術,而用戶也可以自由修改需要,而所有技術都會再回歸到軟件的持續開發之上,因此自由軟件的技術可謂一日千哩。自由軟件為確保技術不會被個別人士私有化,會要求參與寫程式的人將各自編寫的部份公開,所以每一件自由軟件都是全球人仕的心血結晶,非為一家公司或一群程式員所有。」(OAKA, 20/11/2004)當查看不同資料時,發現原來Mac 是在開放原始碼的過程中,一個反微軟壟斷的成功例子。
在紐約大學學生報就火狐行動的推出探討了「自由文化」的課題,我覺得值得更多人去思考。有一個組織稱為Free Culture,期望為社會建立一個參與式、由下而上的結構。他們沿用Lawrence Lessig的 Creative Commons, 一種較寬鬆的版權指引,讓人能「複製、分發、展示或演出」藝術家的作品或作另類演繹,只要不是作商業用途及對原作者予以鳴謝便可。他們期望創建一個非以盈利為首的文化。
我們在霸權當道的社會中,如何能為這自由文化貢獻一點?我們活在利字當頭的世界,怎樣能讓自由創作及知識更多普及?轉用火狐,為自由軟件的開發投一個支持票吧。想起英國「讓貧窮成為歷史」(Make Poverty History)運動其中一個口號──「公平貿易」(Trade Justice)!
Get it now:
很值得看的相關文章:
Hong Kong:為什麼你也要用FireFox?
US: Mozilla’s Firefox key to free culture
China: 挑戰"霸權" Mozilla:“我動了微軟的乳酪”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8 comments:
對於知識壟斷我沒太大意見...但總熱愛避免用非微軟產品...
作為一個IT人..用IE太易中毒是我轉用firefox的主要原因...
你今日轉左未?
yes, safer, faster and better 係佢的口號!!好似比較能避免中spyware招.
噢?真奇怪,我自己用了Firefox做default browser差不多半年了吧,一開始就馬上習慣了它,完全不覺得它在使用上跟IE有很大分別。
可能因為我從來沒有用Outlook Express,所以容易轉台啦。我認為Outlood根本是一樣唔用得的東西,麻煩易死易中招。
當時我主要是覺得IE太容易出現'not responding'的情況,好麻煩,一直想尋求reliable alternative。見學校去年逐步更換公用電腦時,全部提供Firefox和IE讓每個用者自行選擇,就只管一試。一入browser深似海,根本不可能再用IE!對我來說最大好處,是乾淨,pop-up filter強,不需要再用其他軟件來prevent pop-up,等於唔駛食抗生素,幾好?
飲者, 因為有些plug-in 在IE已經一早install 好晒, 因為一條龍的緣故,看網上video 會自動plug-in window media player...但firefox 就會連上real player or quick time...所以係成個系統都唔同. 就好以一直用開pc, 係要點時間適應Mac 機一樣.
就算而家轉用firefox, 成個system 都仲係用緊microsoft. 在Msn開weblink, 都會自動出左IE.所以好似有些混亂.
噢,原來如此。但其實就算用IE,其他的plug-in software也是有得揀的,主要問題是大部份人在裝置或者更新一個軟件的時候,沒有細心/小心選擇要不要它來做邊樣野邊樣野的default。譬如你裝Media Player 或者Real Player,它一定問你是否用它作為下列N種程式的default player,很多人沒有留意,全部照去,那以後就跟定它了。我的習慣是always say no,保留了日後每次視乎情況來選player。不過其實就算安裝時選定了,日後也是可以改的。
這個問題我早前都思考過。我現在用的是mozilla差不多兩年...因為以前的公司老闆極力推薦。事實上作為一個用家,mozilla是比IE user-friendly,然而微軟的其它package 讓好多人不能彩用一個較好的browser…到底我們是為了一個更方便的上網方法而上網?還是上網是為了方便?像是本末倒置。
估唔到Dot對電腦都有相當的興趣!
文中你提起mac,自然想分享一下。其實mac OS o既核心Darwin,係由好多server都採用的Unix改寫而成,並且公開程式碼,讓不同o既人去開法。
原來最o係60年代,hacker圈子已經流行開於碼o既運作,一班programmer將自己o既成果互相流傳分享,並不斷改進程式。Open source呢個概念讓公眾認識,應該係Linux系統o既出現。
當時Microsoft已經成為壟斷的第一號壞蛋,加上互聯網日暫普及,不論程式編寫員或一般用家,都希望有更多選擇,Linux, Java等不同語言就開始為人熟識。
不過,今時今日,Open Source運動似乎沒有想像中順利,縱使Linux比Windows平宜大半,但MS依然是個人電腦市場的龍頭大哥。
但係Open Source都係最後勝利者,因為據聞MS下世代作業系統Longhorn,都會是Open Source的!
to KK: 嘻嘻...只係好奇心較強, 乜都想知少少啫!!
雖然要打破microsoft壟斷仍需一段時間, 但我覺得市場已經向著這個多元選擇的方向進發吧!
呀...講時講, firefox 其中一個好處就係唔會開唔到blog comment page, 無出現一片空白的現象, 毋須解決編碼的問題.而且較容易調較網頁字型大小, 我鐘意佢分tab 的頁面, 唔洗等佢load pages....我相信它的介面使用其實同mac 機都有幾多相同的地方.
Post a Comment